四個月前用裝果醬的玻璃罐做魚缸,圓罐子看不到魚的全貌,後來跟小琴一起去逛水街買個便宜的小魚缸,高興地養著紅球和孔雀魚,不久魚都死了,問了幾家水族舘,老闆模糊地給建議要重新養水,買一塊漂亮的沉木和水草,開始養水二、三個禮拜,繼而養蝦、再添購好種的陰性水草,4/20日買一對孔雀魚回家,後來母藍草初生小魚(5/15),又一陣子忙碌,當小魚兒逐漸活潑長大,心仍猶豫著買大缸的事,時間被推著走,三個禮拜後(6/7),再去添購一個1尺半大的魚缸,跑了無數次水街,跟水族店的大阿弟也熟了,見到我就問:『什麼時候要買上部過濾器?』,又過二個禮拜(6/22)去把大魚缸配置上掛式過濾系統,才大大鬆了一口氣,開始體驗『養魚輕輕鬆鬆過日子』。
小魚群漸漸長大,七月的第二個週末早上(7/12),正在整理魚缸,我媽說:『藍草尾小魚在滤籃裡太狹窄』,正有念頭準備把小魚做分缸,一不做、二不休,取出3/8日用過的小魚缸,裝過濾器、打氣機、將沉木綁鹿角蕨水草、舖彩玉石、放一盆小噴泉水草,讓小魚入住。
7/30(三),取出3/1日用過的果醬玻璃罐,放進彩玉石子、水草,把體態較差的小魚移入,預做生態缸。剛整理好,發現大缸裡的一尾莫藍公孔雀生病,奄奄一息,另一公孔雀的尾部有些微爛鯺,放入甲基藍+鹽,做隔離治療,後來那尾生病的『公莫藍』熬不過一天就死了,原因不明【閱網文:孔雀魚飼養在舖有底砂的魚缸中會有如預想中的體態,只有海綿過滤器的魚缸,孔雀魚成長的程度,絕對遜於有底砂的缸子(特別是魚的身體高度會長不好)】。很晚了,仍趕急到十元店買一包麥飯石回來,在大魚缸裡舖上底砂,補強水質。
入住到『果醬玻璃罐』的小魚愈來愈多,怕養殖密度過高影響魚隻的健康,過二天,專程去買一個『多功能密封箱』,是透明無色PP材質(尺寸:35.5x30.5x33cm=35.7L),比大玻璃缸小一點(40x30x30cm=36L),擬在幾星期後,移到陽台做生態缸使用,放置二包鵝卵石、一包麥飯石、水草,移入小缸用的水妖精 (附著大量硝化菌),設缸二天後,投入硝化菌粉,水質透明,未出現混濁現象,顯見硝化菌己很穩定(若水質沒硝化菌,粉倒入時,水質會呈白濁狀態)。
【摘網文:魚缸設備:依照所預計飼養的孔雀魚數量來選擇。原則上一般玩家以養一種品系的魚為原則,缸數至少要有四缸,一缸養小魚,一缸養公魚,一缸養母魚,一缸養種魚。若為觀賞用則由觀賞者自行依個人規劃決定。】
剛養魚的階段,經常觀察著魚便便長條的模樣,隔天早上就認真尋找便便被硝化菌消化的程度?日復一日,五個多月了,早忘了以前便便的長相,現在魚缸底部被細化掉的便便,不仔細,看不到似微微粉塵的乾淨程度,硝化菌眼睛看不到,只能靠物理現象尋找它的踪跡,養魚的難處在此,必須要用心去體會,這過程也因著小魚長大而改變養殖方式。現在三個缸子,大約有100尾孔雀魚,大大小小,公、母和進入生態缸的魚隻,各約1/3,其中一缸,計劃以生態缸養殖,要做虹吸管以自動排水,到現在仍感覺對漁知識的路途遙遙,要學習太多,是否可走到到魚態共生的最終目標?
唉!養著4品系的孔雀魚,缸數只有三缸,最大的母魚和公魚也快三個月大,生活被日漸長大的魚兒們推著走,不做玩家,只想自由自在,讓魚兒們也進入到生態缸的原始,養好水草,與自然共生,回歸到和諧的秩序。